1998年年底,清雪原女子會所開張時只是一個面積為16平方米、3張美容床的小店。當時,武漢美容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一些美容店憑借“美容高科技”概念紅火一時,不少投資者賺了個盆滿缽圓。
近幾年,武漢美容市場越做越大,但投資者賺錢越來越難。但清雪原的生意越做越好,目前,店面面積已達600多平方米,較1998年長大約40倍,會員人數超過500名,顧客流失率低于20%。清雪原的創辦人畢昌利說:“我認為,美容行業不是高科技行業,而是服務行業。”
初涉商海瞄準美容市場
1998年,剛生完小孩的畢昌利下崗了。 一些親友稱做美容很賺錢,畢昌利也想試試。于是,畢昌利請人照顧幾個月大的孩子,每天騎車幾小時去上美容培訓課。1998年底,她在漢陽火車站附近開了一家小美容店。畢昌利生完小孩后,體重增加、面部皮膚也變粗糙了。于是,她決定在自己身上驗證美容的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健身、美容,她很快恢復了苗條的身材、年輕的面孔。由于火車站附近并不適合經營美容業。一年后,她的店虧本了。畢昌利開始為以后的出路發愁。這時,一些熱心的顧客建議:“你有過硬的技術,不如到美容院集中地段去開店,在競爭中體現優勢,吸引更多顧客。”于是,畢昌利到漢陽美容院集中的翠微路開店,店面面積仍是16平方米、里面只有3張床。
杜絕“強制推銷”帶火生意
當時,短短的翠微路上,集聚了十幾家美容院,競爭相當激烈。為了生存,一些店面降低價格吸引顧客。畢昌利說:“當時市場很亂,不少店*低價吸引顧客,然后想方設法讓顧客掏腰包買美容產品。但我從不讓店員搞強行推銷,而是保證美容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時間一長,畢昌利的店在顧客中形成較好的口碑,生意一天天紅火起來,有時顧客還要排隊。這時,畢昌利認為應及時擴張店面,但翠微路沒有合適的店面。當時,附近西橋路的一家商場正在招商,畢昌利動心了。畢昌利說,她來到招商辦公室時,里面的工作人員不愿和小老板談,根本不理她。畢昌利覺得蠻丟臉,準備走但又不甘心,于是坐下來分析自己店面的優勢。最后,她終于說服了對方。于是,她租下了這個600多平方米的店面。
服務從細節處著眼
清雪原十分注重從細微處提高服務水平。有朋友認為,她在舊商場的三樓開店很不體面。但她認為,舊商場上僻靜、私密性強,顧客更放松。在挽留顧客這個問題上,她有獨特的見解,“提高服務首先要關心員工,如果員工心里有怨氣,工作肯定干不好,服務就會不到位。因此,要對員工進行人性化管理。”為保持顧客的低流失率,還要進行長線感情投資,不論顧客消費額高低,都要給予親切的服務。現身說法。畢昌利說,美容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開美容院一定要開源節流、精打細算。因此,她十分注意計劃清雪原的房租、水費、電費等開支。
業內點評
武漢
美容美發化妝品商會陳謹主任說,清雪原能夠不斷做大,主要是口碑較好、服務到位。“兩年前,清雪原代理了某品牌的美容產品。有一次,15名顧客買了該品牌的晚霜后,發現有質量問題。畢昌利立即到廠家退貨,但廠家拒絕承擔責任。最后,她自掏腰包為顧客退款,并贈送其他服務。這15名顧客至今仍經常光顧她的店,還帶了許多顧客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