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為何滿世界追逐品?讓我們跟隨故事來了解一下中國年輕人的消費心理:
準備去澳大利亞旅游的張小薇,不到半個小時就收拾好了行李箱,但整理長長的購物清單卻用了近兩個小時。單子上大多是親友們讓她捎回來的鞋、化妝品和包,這些物件價格不菲,品牌、款式、尺碼、價格區間都需要一一核對,以防買錯。
讓她憂愁的是,8天后返程時,現在近乎空著帶去的行李箱,肯定要超重、超價。“為把箱子騰空,我打算就穿一雙涼拖過去,買好新鞋穿回來。”
近年來,隨著出國機會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張小薇這樣的經歷。購物,正在出國旅游中占有越來越重的分量。
中國過春節全世界掙錢
今年春節期間出境旅游的中國人,再一次拉動了全世界的消費。據報道,近800名中國游客大年初三晚上在拉斯維加斯的梅西百貨旗艦店“包場購物”兩小時,北京今年春節赴歐洲旅游的家庭平均在歐洲消費5萬到6萬元人民幣。2月9日,中國銀聯發布數據稱,2011年春節期間(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銀聯卡境外交易金額同比增長44%。
中國人對購物,尤其是購置品的狂熱,絕不是這個春節才開始“井噴”的現象。
“2010年6月至今,歐洲品市場消費總額的65%屬于中國人。”世界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歐陽坤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品消費總額幾年內就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大品消費國。該協會的調查還顯示,中國品消費者平均比歐洲品消費者年輕15歲,比美國的年輕25歲。
消費心理是關鍵
歐陽坤表示,世界品協會對中國品消費的主流人群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月收入約10000元的消費者占總數的一半以上,他們的年齡在25到28歲之間。
中國品消費者年輕化的速度更令人驚訝:在2007至2010年間,中國品主流消費群的最低年齡由35歲下降到目前的25歲。
“在未來3到5年內,25歲到30歲的消費者將成為我國購買品的主力軍。”歐陽坤說,中國品消費主要以服飾、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個人用品為主,歐美消費者則主要以買豪華地產、汽車、貴重珠寶等頂級品為主。
在歐陽坤看來,品消費年輕化,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間的攀比,他們首先通過品進行自我身份攀比,進而攀比家庭財富和社會地位。“在歐美,父母給孩子買性消費品的很少。而中國的代富豪則不同,他們希望孩子能享受這些。”歐陽坤說,“中國人是否購買品并非取決于他們的收入和年齡,而是消費心理。”
在品購買大軍中,還有大量年輕的“追逐者”。他們用于購置品的消費比例,往往占個人總收入的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