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籽你可能知道
什么是高山、野生、古樹、小籽山茶籽?
你了解嗎?
它有什么作用呢?
下面一起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龍巖鄉——茶氏家族山茶籽基地了解一下吧!
高山丶野生丶古樹丶小籽山茶籽

龍巖鄉位于廣西西北部,是個生態避暑之鄉,北鄰貴州省從江縣,東北接融水苗族自治縣英洞鄉,這里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無霜期長。
優越的氣候條件給茶籽樹提供了舒適地生長環境。
山茶籽樹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栽培歷史,目前資源非常稀少,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少數幾個省市山區和丘陵地帶,至少種植8年以上才能開花結果。加之當地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位置,山茶樹依山而生、靠天而長,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從開花到果實成熟歷經四季的云霧滋養,吸盡天地精華。
這種山茶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天然山茶油等,是天然綠色肥料,不僅可使土地肥沃,還可殺除深藏于泥土中的害蟲,且無有害殘留。
現在老年人都很懷念過去茶麩洗發的好處,那就是洗后沒有頭屑、頭不癢、不脫發、頭發烏黑發亮。70,80后還記得幼年時家里煮山茶麩洗頭的情景嗎?
在那個生活用品并不充裕的年代里,縮衣節食的父母甚至祖母輩的人,青壯年年齡層禿頂、脫發、少白發的人并不多見。而今生活不愁的年代,市面充斥著廣告絢麗,鼓吹功效十分誘人的洗發產品,卻絲毫不能改變大部分人頭發提前“告病”甚至“退休”的現狀。
廣西東巴鳳一帶,其優良的自然環境、宜人的氣候環境,成就了當地眾多老人年過80歲,身體依舊健康硬朗,還擁有一頭令城市年輕人都羨慕不已的健康濃密的黑頭發,她們的護發洗發方式甚至還保留著數千年前的傳統。
長期使用茶麩洗頭有止屑、止癢、去油等作用,越用頭發越強韌愈濃密烏黑,是大自然中優良的綠色健康洗發護發劑。
為了保護僅存的古樹野生小籽山茶籽樹群資源,茶氏家族公司與當地農戶簽訂高價保收協議,從而保護了一部分珍稀的古樹小籽山茶籽樹群。截止2018年8月份,共簽訂約2.3萬畝,這些山茶籽樹齡大多在80年以上,生長在自然環境的高山上,不需要施肥、打農藥,人種天養,品質優良。
什么是大山茶籽?
國家推廣扶持農戶種植經濟作物政策以來,許多農戶將古樹小籽山茶樹砍去,并種植新品種即雜交品種,又稱良種山茶籽。
經過雜交的山茶籽樹僅需3年就可以開花結果,其籽大,價值不高,研究表明雜交過的山茶麩是殺不死福壽螺的。
茶氏家族高山野生古樹小籽山茶籽的特點
1:十月懷胎
小山茶籽在農歷九月底就開始開花,這個時候已經十月懷胎成熟的山茶籽外殼自動張開,山茶籽脫落掉在地上。
農歷十月初村民去山茶籽樹下撿山茶籽的時候就會看見山茶籽開的花,十一月就結果,歷經十月后成熟,如此循環。
2:不用采摘
小山茶籽熟透后自然脫落,這樣可以保證其吸收了天地之精華。
雜交品種都是需要采摘的,采摘的品種是沒有熟透的。
農歷九月中旬村民就開始上山除草,把茶籽樹下的草清理干凈,讓成熟的山茶籽自然脫落掉在地上,只需到地上去撿山茶籽就可以了。
“小籽”、“大籽”之分
小籽品種一般懷3顆籽左右;
大籽(雜交品種)懷10顆籽左右。
小山茶籽經過“十月懷胎”到熟透脫落,是“撿”山茶籽;
大籽(雜交品種)殼一般不怎么裂開,需要人工“采摘”。
茶氏家族的山茶籽基地在廣西巴馬到環江一帶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不需要農藥、不需要施肥、不需要殺蟲,沒有接觸任何化學成分,真正的人種天養,經過幾千年基因從未被改變,價值是雜交品種的10——20倍以上,價格當然也是不菲,當地人俗稱“搖錢樹”。